时间:2024-10-29 06:36:59
9月17日,在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展区,小朋友使用虚拟现实设备感受天和核心舱内的生活。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摄
习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9月16日,我国第20个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在北京首钢园开幕。20年来,全国科普日活动不断创新发展,成为科普事业进步的重要体现。为此,本版推出特别策划,聚焦我国科普事业取得的成就,探讨怎样进一步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以及如何以高质量科普助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火星着陆平台实物、嫦娥五号返回器实物……9月16日,2023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在北京首钢园开幕,来自全国104个单位的360项展品汇聚于此。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科普盛宴也如约开席。
今年是全国第20个科普日。2002年6月29日,我国第一部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科普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正式颁布实施,为我国科普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为了推动和助力科普法的实施,在2003年6月29日科普法颁布一周年之际,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中国科协)举办了大规模科普活动。中国科协从2004年起每年开展全国科普日活动,并于2005年起将活动开始时间调到每年9月的第3个公休日,并持续一周。
20年来,全国科普日活动已成为知名品牌活动,仅2022年活动期间,就组织各类重点科普活动7.4万余项,线亿。
全国科普日活动的创新发展也折射出我国科普事业的不断进步。《国家科普能力发展报告(2022)》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科普能力发展指数稳步提升,2020年达到2.84,相较2015年增长约40%。2022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上升到12.93%,为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提供了有力支撑。
近日,靠短视频科普弦论知识吸粉百万的抖音创作者周思益被重庆大学聘为副教授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据报道,其科普事业获得国家专项基金支持。
周思益坦承,此前两年在抖音上科普弦论物理知识的经历,为她在找工作时提供了极大助力。“面试时,考官直接告诉我,重庆大学就想要这方面(做物理科普)的人才。”
从八旬院士汪品先在互联网平台上成为拥有百万粉丝的“科普大V”,到欧阳自远、谭天伟、张福锁、高福、欧阳钟灿等5位院士参与的《院士科普》节目获全网超过10亿次点击;从不久前陈孝平、桂建芳等7名院士在武汉联名倡议将科普工作放在心上、落在行动上,到日前“千名院士·千场科普”行动掀起科普高潮,受到公众欢迎……近年来,一批科学家正从容自信地走进网络,走进演播厅,成为“科普达人”,引领科学走向大众。
我国科普人员队伍建设稳步向前,人员构成进一步优化。据全国科普统计,2021年,全国科普专、兼职人员数量为182.75万人,比2020年增长0.80%。中级职称及以上或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科普人员共计111.55万人,比2020年增加9.47%,占当年科普人员总数的61.04%。专职科普创作(研发)人员达到2.24万人,比2020年增长20.79%。专职科普讲解(辅导)人员4.92万人;兼职科普讲解(辅导)人员31.03万人。
科普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得益于国家对科普工作的高度重视和顶层设计的加强。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王挺研究员介绍道,我国已形成相对完整的“国家—部门—地方”科普法规政策体系。“以‘一法一纲一意见’(即科普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和《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为政策保障,国家科普工作顶层设计不断优化,科普配套政策逐渐完善。”
截至2022年,全国共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6个副省级城市制定了科普条例或实施科普法办法。
在不断完善的顶层设计之下,我国已形成有效的多部门协作的科普组织实施机制。科技部牵头成立了全国科普工作联席会议,目前共有41个参与部门,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的成员单位目前共有35个部门。
同时,据《中国科普统计》(2022年版),全国科普经费增长显著,公共财政投入继续发挥引领作用。2021年全国科普工作经费筹集规模为189.07亿元,比2020年增长10.10%,为实现“十四五”时期科普工作良好开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科普基础设施也迎来大发展。《中国科普统计》数据显示,科技馆、科技类博物馆和基层科普设施发展迅速。2021年全国共有科技馆和科学技术类博物馆1677个,比2020年增加152个,展厅面积增长13.03%。城市社区科普(技)专用活动室、农村科普(技)活动场地等基层科普设施数量均有大幅增长伟德国际官方在线。
中国科协2012年启动建设现代科技馆体系。经过10余年发展,已构建起涵盖446座达标实体科技馆、657套流动科技馆、1764辆科普大篷车、1124所农村中学科技馆和中国数字科技馆在内的“五位一体”、覆盖全国的科普基础设施体系。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兼中国科技馆馆长殷皓介绍,面对不断增长的观众量和公众日益增长的科普需求,各地科技馆锐意创新,探索多种形式的办馆及运行模式。福建省泉州市科技馆首次以PPP模式(公私合作模式)建馆,并开放运行;阿拉善盟科技馆、慈溪市科技馆、固始县科技馆等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现社会化运行,取得良好效益;四川省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运行流动科技馆,解决人力和技术服务不足的问题。
今年的全国科普日活动中,21家主办单位动员各地各级单位围绕科技创新、科学教育、数字素养、生态文明、卫生健康、农业科技、应急科普、核科普、水利科普、科普创作等行业领域,开展系列科普活动。
在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学会、企业、科技馆、科普基地等各类科普主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整合资源,创新形式,开展系列联合行动。
例如,各级学会积极为科技工作者搭建平台,组织开展“智惠行动·百会百县乡村行”“大学生在行动”“食品安全进万家”等系列科普活动,打造学会科普品牌。各类企业,特别是成立了企业科协的企业,立足自身科技创新资源,发挥科技人才优势,组织企业云课堂、企业公众开放日、专家报告等系列科普活动,让创新成果走向公众,推动科研、科技成果科普化。
这充分表明,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大科普时代正加速到来,多方协同的社会化科普大格局也在加快形成。
2022年发布的《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指出,企业要积极开展科普活动,加大科普投入,促进科普工作与科技研发、产品推广、创新创业、技能培训等有机结合。
不少企业在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引导下,逐渐形成科普“品牌联盟”,集中力量做科普。例如,腾讯推出《给孩子们的大师讲堂》,邀请数十位顶尖科学家为青少年讲科学,累计播放量超1亿,并将推出“AI编程第一课”,为编程零基础青少年提供启蒙实践的平台。9月13日,数字版的上海天文馆在“云端”开馆,这是腾讯《和平精英》研发团队历时6个月,搭建出的“天文漫游”版本。在这个版本中,他们将全球最大的天文馆——上海天文馆“搬”进了数字场景里。
此外,科大讯飞在全国30多个城市建设了人工智能体验中心、人工智能科技馆,面向中小学生开放;联想开设“联想未来云课堂”,向社会大众普及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面向未来的新兴技术……科技企业们纷纷行动起来。
与此同时,科普形式也在不断创新。去年底,在形式多样的跨年活动中,科普活动独树一帜,精彩纷呈。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导的“2023科学跨年之夜”专场伟德国际官方在线,力邀多位院士和中外科普达人共同奉献了2小时的科学盛宴;中国科学院2023跨年科学演讲活动上,多位科学家接力在微信视频号和抖音的直播长达15个小时;知名泛科技网站果壳网,邀请多位知名科学家深情致信未来……
此次全国科普日活动则通过直播、短视频、话题互动、VR等方式,广泛开展云讲堂、云看展、云发布等线上活动,打造“一省一品一直播”线上活动矩阵,形成天天有热点、精彩不间断的线上科普热潮。
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的提升是我国科普事业进步最直观的反映。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公民科学素质超过10%就意味着这个国家具备了跨入创新型国家门槛的人力资源基础。2022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了12.93%,比2020年的10.56%提高了2.37个百分点,比2018年的8.47%提高了4.46个百分点。200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仅为1.6%。
“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经历了从1992年到2005年的长期徘徊,从2005年到2022年持续快速提高,已进入公民科学素质快速发展期。”王挺说。
“从区域来看,我国超2/3省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超过10%的门槛值,标志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整体跃升,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基础进一步夯实扩大。”王挺说,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区域科学素质水平呈现领跑态势,其中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呈梯次递减,但中西部地区公民科学素质发展不平衡情况有所缓解。
“总体上看,我国公民崇尚科学、理性求实、支持创新,理性思维和科学意识进一步提升。”王挺表示。
《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过15%;到2035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25%。专家们强调,要实现这一目标,我国科普工作要补齐短板和不足。
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看来,大科普格局的形成,是实现目标的前提和基础。
2020年全社会科普经费中,政府拨款约占80%。《“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多元化科普投入机制基本形成,在政府加大投入的同时,引导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加大科普投入。
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庞晓东表示,中国科协将动员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科普工作,发挥好中国公众科学素质促进联合体、中国科技文化场馆联合体、中国企业公益科普联合倡议等机制作用,探索科普基金、科普奖项、联合公益行动等新措施,组织各级科协、学会积极打造地方行业社会化科普平台,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
专家称,未来或有更多的激励政策出台,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加入科普阵营。正在修改的科普法,也将为全民科学素质提高、促进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提供重要的法律支撑。
此外,我国科普事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以东西部为例,我国东西部科普资源还存在“硬件上东多西少、软件上东高西低”的现象。东部地区科技馆的建筑面积比中部和西部地区大,西部地区尤其缺乏科普教育人员、科普创作人员和优质的科普内容。
王挺认为,应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尤其是以数字化手段破解科普资源配置不均的难题。“比如,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快建设科普中国等权威、科学的国家级线上科普资源库。”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常委徐延豪则建议,加大对中西部及脱贫地区的科普投入和优质科普资源供给,为公众走近科学提供普惠条件。
直面问题,迎接挑战。20年来,全国科普日活动在发展中不断求新求变,中国科普事业在探索中不断前行。未来,在以全国科普日等一批高质量科普活动的引领下,在高水平科普人才队伍推动下,“科普之翼”必将更加强健有力,助力科技强国建设行稳致远。(记者操秀英)
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祥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发源地。
延安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采矿井约40家,年开采量约5000万吨,但煤质坚硬、自动化程度低等难题严重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发展。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洛川青怡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肖小杰介绍,他们企业的苹果按个卖,一个可以卖到10元。
堆积起来的生菌木材冒着热气儿,菌种生产厂房里机器轰鸣,滑子菇大棚里农民忙着收“金疙瘩”。
你以为的农村是雨天泥泞,还是道路整洁?爬高上低,还是风景无限?高家原则将山体沟道治理作为城市有机更新和创建文明典范城市抓手,让山体沟道,环境大改善。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数字经济专业负责人王珊珊介绍,从卖苹果到卖服务,这是数字技术非常好的一个创新,和产业结合的非常有深度。通过消费者与大自然以及果树的亲密视觉接触,可以提升他们的体验感,增加对苹果这种产品的客户粘性和客户忠诚度。
激昂的旋律回荡在空气中,豪迈的歌声飞扬于天地间。壮丽的情怀澎湃在心田里,不朽的精神传承于岁月中……
青山环绕、绿水蜿蜒,这是吴起南沟村给记者们留下的第一印象。谁能想到,这个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的小村庄,曾经风沙肆虐、植被稀疏。经过二十多年艰辛努力,光秃秃的黄土高坡绿意盎然。
在宝塔区河庄坪镇政府的扶持下,延安菌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带动400余人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2000元。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农民带来稳定收入,更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点赞延安菌舰,为农民增收,为乡村添彩!
10月23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延安新材料产业园,亲身体验石墨烯发热背心,感受科技的温暖拥抱。
近期,延安市薛张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成功!这不仅是一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更为延安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10月22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位于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的苹果基地,在这里记者们亲身体验苹果采摘,倾听果农的心声。同时,记者团还开展了一场特别的直播带货活动,助力果农销售苹果。此次活动不仅展现了果农的辛勤付出,也让更多人了解到延安苹果的魅力,为乡村振兴贡献了一份力量。
10月23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逐梦之路”媒体采访团走进延安宜川县,追寻“悬崖造林队”的故事。
陕北说书最近火爆出圈,董宇辉在直播中表示向往陕北文化,想成为一个陕北说书人。这一段陕北说书,带你行走在延安的绿水青山间。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数据(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高延宏介绍,延安的地域特点适宜建立算力中心,要把平台搭建好,把更多的企业引到延安,建立归属在延安的算力中心,更好的服务延安、服务陕西。
“圣地蓝”成延安靓丽新名片!近年来,延安出台多项措施积极推进环境治理,有效减少空气污染源,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逐年增加,2023年达到323天,让蓝天白云常驻延安上空。
如今,延安子午岭林区有目前已知的国内最大野生华北豹种群。随着延安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其种群栖息地向北扩散近五十公里!
10月22日,在南泥湾,“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采访南泥湾,齐声合唱经典曲目《南泥湾》,在歌声中,我们仿佛看到了昔日的开荒景象,感受到了那份自力更生的坚韧精神。一曲《南泥湾》,唱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