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02 05:52:10
导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谈及科普这个词,那么科普真正的含义是什么呢?上是这样解释的:科学普及简称科普,又称大众科学或者普及科学,是指利用各种传媒以浅显的、让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向普通大众介绍自然科学和社会、推广科学技术的应用、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科普大师卞毓麟却对科普有着不同的认识,我们来看看吧。
科普,简略地说,就是以“科”为基础,以“普”为目的的行为或活动。科普作品则是以作品形式表现的科普活动。科普佳作,自然是指“好”的科普作品。“好”是我们的追求。问题在于:究竟何为“好”?“好”,要有判据。不同的人,出于不同的需求,从不同的视角看问题,就会对“好”给出不同的判据。有人说,好的科普作品应该充分展示其和谐与美。应该是真与美的完美结合;有人说,好的科普作品应该做到、趣味性、哲理性兼而备之,浑然一体;如此等等,无疑都是正确的。这里,我想再举一个更具体的例子。2001年5月30日,我拜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天文台的陈建先生,他还兼任北京大学天文系主任。我本人曾在北京天文台度过30余年的科研生涯,其中后一半时间就在陈先生主持的类星体和观测宇宙学课题组中。他向我谈了自己对科普作品的向往:“像我们这样的人,有较好的科学背景,但是非常忙,能用于读科普书的时间很有限,所以希望作品内容实在bv伟德入口,语言精练,篇幅适度,很快就触及要害,进人问题的核心,这才有助于了解非本行的学术成就,把握当代科学前进的脉搏。”这是一位科学家从切身需求出发,对高级科普读物的期望。陈先生的建议很中肯,要实现却不容易。有的科普作家和科普出版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尝试,这是值得赞扬的。确实,这是我们的一种追求。关于“好”,正如每个文学作家都有自己的美学观念bv伟德入口、都有自己的个性那样,每一位科普作家也各有自己的偏爱。在少年时代,我最喜欢伊林,读过他的许多科普作品;从30来岁开始,我又迷上了阿西莫夫。尽管这两位科普大师的写作风格有很大差异,但我深感他们的作品之所以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至少是因为存在着如下的共性:第一,以知识为本。他们的作品都是兴味盎然,令人爱不释手的,而且这种趣味性永远寄寓于之中。从根本上说,给人以力量的乃是知识。第二,将人类今日掌握的融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的历史过程之中。用哲学的语言来说,那就是真正做到了历史的和逻辑的统一。在普及的过程中钩玄提要地再现人类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本来面目,有助于读者理解科学思想的发展,领悟科学精神之真谛。第三,既授人以结果,更阐明其方法。使读者不但知其然,而且更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更好地启迪思维,开发智力。第四,文字规范、流畅而生动,决不盲目追求艳丽和堆砌辞藻。也就是说,文字具有朴实无华的品格和内在的美。效法伊林或阿西莫夫这样的作家,无疑是不易的,但这毕竟可以作为我们进行科普创作的借鉴,这也是一种追求。
作者简介:卞毓麟,1943年7月生,1965年南京大学天文系毕业。现为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教授,中国天文学会常务理事bv伟德入口,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版权部主任。1999年4月起任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系兼职教授,现上海天文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翻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关于微科普联系我们开放平台法律声明投稿指南投诉指引内容转载意见反馈会员服务帮助中心网站导航移动端版本
微科普®第39793093号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非经营性-2019-0141优秀信息服务互联网站伟德bv国际体育官方网站伟德bv国际体育官方网站